人文社会发展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思政大练兵”主题活动的通知
为持续提高我院课程思政质量,常态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20年“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与课程思政建设”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现将2020年我院有关活动安排通知如下:
一 活动对象
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所有教师。
二 活动内容
(一)“课程思政”全覆盖
全面落实《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校教发〔2019〕115号)中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即:各专业应认真梳理学科、专业及每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素材,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学时比例达到10%左右,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个思政元素融入点均应完善相关章节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日历中予以体现;每门课程至少形成一个典型教学案例,说明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和案例反思等内容(案例格式可参考附件)。
2.已按2019年主题活动要求完成主题教学设计和案例的课程,可结合培养方案修订要求进一步完善;尚未完成的课程,本次须全部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均完成占本课程学时比例10%左右的主题教学设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素材)。
3.2019版培养方案中新开课程,只需提供教学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在授课后提交学院。
(二)“课程思政”竞赛练兵活动
“课程思政”竞赛练兵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所(中心)“课程思政”竞赛练兵
各系、所(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本单位所有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竞赛练兵,每个专业择优推荐2名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参加院级“课程思政”竞赛练兵。
第二阶段:院级“课程思政”竞赛练兵
参赛教师自主选择1个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知识点,提交相关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进行15分钟教学展示(根据疫情防控阶段相关要求确定展示方式),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推荐2名教师参加校级竞赛练兵。
(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各系、所(中心)推荐的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定为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建设。示范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含实验课)等类型。已列入2018、2019年校级示范课程建设课程及教师的不再重复推荐。
学院2019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组要按照合同要求和验收标准,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学院将组织相关专家对建设项目进行指导。相关项目按要求参加学校结题验收工作。
(四)课程思政听课与指导
常态化推进领导听课制度。邀请相关学院教师听课,重点对融入专业课的思政元素进行把脉。对已列入2019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组织院级督导组专家、所在基层教学组织同行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分别不少于2次/门,形成课程教学改革与育人效果评价意见。
三 时间安排
1.4月17日-4月25日:各系、所(中心)分别组织召开系、所(中心)全体教师会议,布置相关工作。
2.4月26日-5月1日:各系、所(中心)完成“课程思政”竞赛练兵活动,每个专业推荐2名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参加院级“课程思政”竞赛练兵。
3.5月1日-5月10日:推荐教师填写“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任务书与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汇总表报教学办。
4.5月11日-5月20日:学院组织院级“课程思政”竞赛练兵,并择优推荐2名教师参加校级“课程思政”竞赛练兵。
5.9月10日前:组织所有课程完成思政元素的融入,形成主题教学设计和典型案例汇编及总结报告,报送学校。
四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系、所(中心)要积极动员教师参加示范课程建设,明确每门课程的育人目标;认真组织竞赛活动,推进课程思政大练兵常态化。
(二)强化主体,逐步推进。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热情,逐步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质量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教案、授课过程、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细化安排,强化检查。根据工作总体安排,细化工作内容和进度,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
(四)坚持创新,打造精品。创新各具特色的活动方式方法和载体途径,重视宣传典型案例和好经验好做法。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2020年4月1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