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科教队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科教队伍

李卓

作者:  | 发布日期:2019-07-13 | 阅读次数:

4b42af8c2523c2349455d914fef89cb.jpg

姓 名:李 卓

职 称:副教授

办公室:人文学院6号楼307室

学 历:管理学博士

邮 箱:terry@nwsuaf.edu.cn

基本信息

李卓(1992—),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员,陕西省乡村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的青年编委。在《中国行政管理》、《农业经济问题》、《社会保障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撰)著作(教材)7部,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科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托举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级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科基金应急管理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其他国家部委项目10余项,主笔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奖、2021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和2023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主笔撰写的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农村消费市场、过渡期后农村帮扶体系、乡村人才振兴、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等资政报告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农业农村部采纳多篇,参与撰写产业振兴、脱贫攻坚等相关主题的政策建议获得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 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专家。

教育背景

2016.09 – 2020.06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农村发展与管理   管理学博士

2014.09 – 2016.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硕士(保送)

2010.09 – 2014.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0.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系   副教授(直聘)

2024.9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挂职)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农村发展与减贫、农政变迁与乡村振兴等,近年来主要围绕三农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及其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农民共同富裕、贫困与社会救助、乡村全面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数字社会发展及其治理等具体议题开展前沿交叉研究。

招生方向

公共管理学硕士;乡村学硕士;农业硕士(农村发展);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欢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报考!

主讲课程

本科生:《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学》    研究生:《农村社会政策分析》、《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一、期刊文章

(一)数字社会治理

1.李卓,刘少鹏,闫晓静:《有为政府与活力社会:数字社会治理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本文被《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8期转载。

2.李 卓、郭占锋、左停:《“后乡村精英”时代的乡村如何治理?—对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反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

3.李卓,赵晓峰:《联动与协同: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进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北大核心。

4.李卓,王远卓:《高位推动与基层响应:乡村治理共同体的 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以关中西部A村的“积分制”实践为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北大核心。

5.左停、李 卓:《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构建乡村有效治理的新格局》,《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与农民共同富裕

1.刘天军,李卓《农村增活力:县域城乡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学习与探索》,2025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

2.李卓,《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振兴的推进逻辑、制度障碍与优化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

3.李博,贺子娟,李卓,《组织再造:乡村产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的逻辑与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

4.李卓,刘天军,郭占锋等:《乡村走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多元组织机制及其制度逻辑——基于陕西省袁家村的经验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24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

5.郑永君、王美娜、李卓*:《复合经纪机制:乡村振兴中基层治理结构的形塑——基于湖北省B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实践》,《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

6.李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陕西省袁家村的经验》,《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CSSCI,北大核心。

7.李卓、胡华平、刘天军:《西部农业市场培育:历史机遇、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CSSCI,北大核心。

8.李卓、郑永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产业振兴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基于A县产业扶贫实践的考察》,《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CSSCI,北大核心。

9.李卓、张森、李轶星、郭占锋:《“乐业”与“安居”:乡村人才振兴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陕西省元村的个案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

10.李卓、郭占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过疏化对村落发展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1. 郭占锋、李卓:《新型农村社区依附性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河南省Z村新社区为例》,《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2.李 卓、吴一凡、豆书龙:《共建共享:中国农村发展的新理念与再思考—“第九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观点综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13.郭占锋、李 卓:《关中农村社会研究述评》,《中国农村研究》2017年第1期,CSSCI(集刊)。

(三)贫困与社会救助

1.李卓,《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进步与价值重塑》,《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

2.李卓、郭占锋,郑永君:《政策更迭与策略应对:基层政府“反复整改”的逻辑及其治理——以A镇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22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3.李 卓、左停:《资产收益扶贫有助于“减贫”吗?—基于东部扶贫改革试验区Z市的实践探索》,《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10期,CSSCI,北大核心。

4.李卓、左停:《“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性质、成因及其治理路径——基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

5.李 卓、徐明强、左停:《“扶贫包干制”的制度建构与实践路径—基于黔西南B镇的案例分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

6.李 卓、左停:《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工问题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

7.李 卓、金菁、左停:《精准扶贫的基层遭遇: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豫西L县的实地调查》,《长白学刊》2019年第6期,北大核心;

8.李卓,王旭慧:《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长白学刊》2023年第5期,北大核心。

9.李卓:《脱贫地区防贫监测与帮扶机制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建构 ——基于两个县域的比较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10.李 卓、左停:《深度贫困地区妇女反贫困的逻辑路径探析—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9期;

11.左停、李 卓:《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减贫与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

12.徐明强、李 卓:《“扶贫抗争”与农村反哺资源的分配治理—基于秦巴山区T镇的田野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

13.张国磊、李卓*:《从“ 争贫” 到“ 弃贫” :农村贫困治理历程中非贫农户的角色演变 ——基于桂中 H 村的田野追踪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

14.左停、徐加玉、李 卓:《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

15.左停、金菁、李 卓:《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反贫困治理体系的创新维度》,《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

(四)农村社会工作

1.李 卓、王如月、郭占锋:《社会工作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端与实践—以沪江大学创办的“沪东公社”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

2.李 卓、郭占锋:《抗逆力视角下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CSSCI;本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工作》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3..郭占锋、李 卓:《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工作研究及启示意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

4.郭占锋、李 卓、李琳、付少平:《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第七届农村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

5.郭占锋、李 卓:《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社会建设》201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2018-9-20;

6. 王如月、李卓、郭占锋:《雷洁琼妇女社会工作思想略述及启示》,《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年第4期。

二、主持/参与项目

1.2024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

2.2024年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地方公共教育支出促进人力资本代际流动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与政策优化研究;

3.2023年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托举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

4.2022年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建立和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

5.2022年主持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标杆建设;

6.2020年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0年后的贫困类型、成因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7.2018年主持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深度贫困、阶层分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研究—以秦巴山区A县为例;

8.2018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跟踪评估研究;

9.2021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

10.2022年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子课题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研究);

11.2018年参与国务院扶贫办委托课题: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并参与撰写《岳西:发展带动扶贫脱贫》一书;

12.2019年参与共青团中央委托课题:深度贫困地区青年创业研究;

13.2018年参与国务院扶贫办委托课题: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14.2017年参与国务院扶贫办委托课题:国家东部扶贫改革试验区资产收益扶贫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15.2017年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课题:农技推广状况调查,撰写结题报告和资政报告;

16.2017年参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府委托课题: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参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17.2018年参与江西省、安徽省和贵州省部分县(区)贫困县退出评估、县域和市域脱贫攻坚经验总结工作;

三、学术著作或教材

1.李卓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减贫——来自秦巴山区A县的田野叙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独著,获得2024年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李卓著,《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路径探索——以陕西省阳县产业扶贫实践为例》,参见叶敬忠主编《中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18-201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590-610页,2019年版;

3.李卓著,《差异竞争与“错位发展”:产业扶贫与就业促进减贫》,参见国务院扶贫办组编,左停等主编《岳西:发展带动扶贫脱贫》第五章,北京:研究出版社,2019年版。

4.左停,李卓著,《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参见陈锡文,韩俊主编《中国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第十三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5.赵晓峰,李卓等著,《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第一版,参见李小云主编、左停执行主编《中国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丛书》第五册;

6.赵晓峰,李卓著,《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参见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编《中国乡村振兴智库报告(2021):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专题六,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年第一版;

7.参撰《乡村振兴战略与反贫困常态化》(谭卫平,左停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年版;

8.参编《农村社区概论》(戚晓明主编 郭占锋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一版,撰写第7章;

9.参编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应用》(左停 杨嬛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年11月第一版;

10.参编《贫困村精准扶贫实施指南:精准扶贫村级实施的程序与方法》(左停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

四、荣誉奖励

1.2024年12月获得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著作类);

2.2024年2月,论文“共同富裕目标下低收入人口支持政策体系创新研究”荣获2023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民政部);

3.2023年11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4.2022年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重点培育人才支持计划“凤岗年度科研新星”;

5.2022年11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6.2022年9月荣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2022学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7.2021年11月,论文““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性质、成因及其治理路径——基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荣获2021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民政部);

8.2021年1月,调查报告“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产业振兴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对汉阴县产业扶贫实践的实地调查”荣获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奖(国务院参事室)

9. 2020年6月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

10. 2020年6月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11. 2019年10月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

12. 2018-2019学年荣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奖学金”;

13. 2018-2019学年荣获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颁发的“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

14. 2017-2018学年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三好学生”;

15. 2018年5月获得江苏省公共管理学科行知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优秀奖;

16.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17. 2016年6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18. 2015年10月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

19. 2015年10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

20. 2012年12月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五、学生培养

      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加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创业训练项目,多位学生荣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奖(全国前20%)、陕西省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二等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士地国情调查大赛校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级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等奖、三等奖等荣誉多项,指导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其中省级立项4项,校重点立项3项,多项以优秀结题。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