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学生赴多地开展夏季学期实习
2023年夏季学期第一周,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和带领2022级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前往袁家村、白村、横渠村以及王上村多地进行集中实习,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用专业的视角看待和思考问题。将理论应用实践,提前接触职场,确定职业规划的途径,增加眼界阅历。
第一站——袁家村
礼泉县袁家村地处关中渭北,全村62户,286人。 2007年, 袁家村在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带领下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以关中民俗为主题的旅游吸引游客,以原生态和零添加的方式生产绿色生态旅游食品,带动农民增收。在全国率先走出了条通过不断创新与共享, 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之路。在工作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学生们对于袁家村的发展智慧和发展道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依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我国自古以来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把这种智慧发挥到最大化,充分利用乡村特有资源,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的最大作用和优势。
第二站--白村
白村试点社区规划简况土地规划利用图白村新型农村试点社区是省、市、县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社区。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白村发展建设现状,先后多次对社区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突出“画风·画前·唐文化”体现关中民居风貌,以关中小院和6+1多层为主,采用装配式建筑与低能耗农房建筑特色相结合,节能环保结实耐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通过白村的实习,我们了解到白村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对于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本次参观学习让同学们收获良多。
第三站—横渠村
在横渠村,同学们在当地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参观了横渠村的家风建设展馆。展馆内不仅陈列了中国古代先贤的优良家风家训,新中国革命先辈的家风家训。更是从横渠村本土居民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属于老百姓的优良家风家训,挖掘横渠村家风建设历史,以村庄居民的真实事例为资料,以家庭真实生活展现横渠村家风建设。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介绍里深刻感悟到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每一个家庭的建设和努力,乡风文明正是依靠每一个家庭良好家风的汇聚。
第四站—王上村
感受完横渠村的乡风建设,同学们来到王上村,王上村以猕猴桃种植业为重要产业,坚持产学研融合,积极与高校,公司等开展合作,同时,王上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全村每一户都完全实现“厕所革命”。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建造科举文化体验馆,挖掘“隋”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为每一位村民门头改造,在保留关中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实现乡村建设整洁有序,体现村庄独特魅力。在王上村,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要始终立足乡村,站在乡村的立场,发挥独属于乡村的特色。
本次集中实习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优势,让每一位参与的同学都在这个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深刻感受到乡村建设要立足每一个独特的村庄,汇聚青春合力,真正挖掘乡村特色,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年轻力量。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