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办中国考古新理念学术报告
作者:陈琳 | 发布日期:2022-06-02 | 阅读次数:
5月31日下午,学院在2206会议室举办“农村·社会·发展”系列报告第六十三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我校客座教授宋江宁应邀做题为“完整的对象,无限的角度——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的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杨乙丹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师生30余人参加。
近年来,考古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举行了两次以考古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全国考古工作者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宋江宁致力于关中地区的商周考古研究,在常年考古实践的基础上,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无角度、不(非)学术”“自觉地与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接”。他通过分析中国考古学为什么选择历史学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的考古学知识体系的路径,提出“考古是个不可逆的破坏过程”“学科合作共同抢救信息”“考古队转变为课题组,考古工地转变为实验室”“考古界搭建平台,其他学科以主人翁姿态进入”等理念,发出“以科学的态度发掘遗存,以伦理学的态度敬畏遗产!”的号召,在周原遗址2022年度考古发掘过程中以多学科、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形式践行以上理念。
报告立足于周原遗址考古实践,通过哲理反思、典型案例展示了考古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拓宽了研究视野,引导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研究生以主人翁姿态了解考古实践、获取研究资料,以新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编辑:王娜
终审:常振山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