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正洪教授应邀前来讲学
12月26日下午,应学院农史研究团队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萧正洪教授在学院6225会议室作题为“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景观分析:从本体到隐喻”的学术报告。学院党委书记齐涛出席会议,副院长杨乙丹教授主持会议,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等院系师生踊跃参加。
萧正洪教授向学院农史团队捐赠著作
萧正洪教授作主题报告
报告会前,萧正洪首先动情讲述了与西农农史学科的深厚缘分,回顾了与学院数辈农史学人亲密交流的往事。报告会上,萧正洪从“本体”和“隐喻”的概念剖析出发,揭示了史学研究中“本体”与“隐喻”之间的多维关联。他认为,在历史地理研究中,景观是一类隐喻性质较为突出的现象,文献中的景观亦有其“意指”。传统自然视角所见景观,是静止而非动态的,是单向而非人本的。但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景观分析需重视整体结构性质和心灵感受维度。为此,他建议青年农史学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复原“本体”之外寻找新的突破思路。文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然文本中含心灵感受、后藏结构整体,需要去超越基于而不限于文本、解离而不脱离文本,着眼于“本体”与“隐喻”的多维关联,从“本体”到“隐喻”,创新历史地理研究中的景观分析思维。
在与谈环节,樊志民教授结合农史研究经验进行了点评,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尝试学理思辨,探索农史研究之创新可能。在交流环节,萧正洪还就与会师生提出的农田水利史研究、学术概念翻译辨析、高质量课题申报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进行了悉心解答,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报告会后,萧正洪还向学院农史团队捐赠了其新近出版的英文著作《Environment and Selection of Technology: The Historical Agrotechnical Geography of West Chin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以及辛树帜先生撰写的《禹贡制作时代的推测》(刊于《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年第3期)抽印本。据悉,在该文刊登之前,辛树帜先生专门将文稿邮寄给著名农史学家
胡锡文先生,并亲笔题请胡先生予以指教。后来,胡锡文先生将文稿转赠给著名农史学家李长年先生。萧正洪从李先生处收到后,特地装裱后转赠给了学院。齐涛书记代表学院接受礼物,并向萧正洪表示由衷感谢。
主讲人简介:
萧正洪,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长安学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经济史和明清史等领域的研究。曾获首届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奖、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兼任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