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纳日碧力戈教授应邀前来我校讲学

作者:陈琳 张芮宁  | 发布日期:2024-06-13 | 阅读次数:

编者按:今年,学校将迎来建校90周年校庆,为进一步展示学院办学成果、育人成就,营造浓郁校庆氛围,学院将围绕未来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农业历史等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校友代表等举办系列学术报告。

6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人才、博士生导师纳日碧力戈教授受邀在我校北绣学生活动中心南报告厅作题为“农牧交错文化的指号学意义”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院长赵晓峰教授主持,学院百余名师生踊跃参加。

主持全景(1).jpg

纳日碧力戈首先阐明了指号学与符号学的关联。他指出,指号学属于一种符号学,指号人类学则是符号人类学的最新分支,同时相较于西方的“形、神”的分离,指号学在中国的应用,就汉族文化来说就是“形、神、气”。为便于师生更好地理解,他还列举了默认规则和视听主义的例子。随后,纳日碧力戈讲述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他强调,农耕文化依靠大自然的程度较高,需要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顺应多于改造,主张“有墙”文化,注重生活的稳定性;而牧业文化注重“动”,主张“无墙”文化,具有突出的畜牧业生产特征。最后,纳日碧力戈介绍了皮尔士的指号理论。他指出,皮尔士的指号三性理论强调物感物觉、价值意义、心物互指的三元交融地带,皮尔士强调文化是一套习惯规则,而习惯又是可变的,因此将文化的本质视为一种习惯,习惯又包含人的形、气、神。皮尔士对语言在内的指号进行分类,分为征象、对象、释象,这三者又是三位一体,辩证统一。其中,对象细分为象似、标指、象征。他强调,指号学产生于人类学家运用传统符号理论进行经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号人类学注重研究纹身、手势、舞蹈、建筑环境、贵重物品和饭菜食物的交换等现象,从而将这些现象的“形、色、神”完整统一起来。由此,指号学的三性论取代了传统理论,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报告会后,纳日碧力戈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探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学院李元元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借用故事说明了指号学的形而上特征,并认为社会学往往从结构分析和制度分析出发,纳日碧力戈教授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条人类学的文化解释路径。同时,在中西比较研究中,以中释外的方式并不构成中国自主体系的建设,只有在不断地对比与借鉴过程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纳日碧力戈:全国首位人类学民族学双冠名国家级人才,内蒙古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民委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历任美国卡尔顿学院珍妮-拉斐尔·伯恩斯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等学术职务。研究领域为符号人类学、族群与民族理论。独著、编译、合编合译含英文著作30部,含英文发表各类论文240余篇。主要著作有《姓名论》《现代背景下的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民族三元观:基于皮尔士理论的研究》等;主要译著有《社会如何记忆》《文化的解释》(主译)、《文化亲昵》(主译)等。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