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人文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吴理财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

作者:   | 发布日期:2011-11-22 | 阅读次数:

11月21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全国知名中青年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吴理财教授在国际交流中心208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从文化权利、文化福利到文化治理——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王有强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全校200余名师生听取了此次报告。

  吴理财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主要有“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两个视角。前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文化福利”,实质上这是一种“行政的逻辑”, 忽视民众的文化需求表达与文化参与,容易导致文化服务与文化需求脱节;后者将公共文化服务视为民众理应享受的一种“文化权利”, 但这种观点并没有完全把握住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和主旨。吴理财指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旨不是这个服务本身以及它提供了什么样的“公共文化产品”,而是通过它建设文明健康的公共文化生活,通过公共文化生活的建设,建构公民的主体价值,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或公共精神。

  在对以上两个视角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他将“文化治理”的视角引入公共文化服务。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涉及资源分配、社会整合、政治认同以及这些过程的象征化、美学化和合理化。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其目的就是达到“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之所以将文化治理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原因: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重构;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职能转变的表征;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是涉及政府、社会和市场多元主体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协调和合作,充分体现了现代治理的特征;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也有赖于政府体系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功能协调,促进政府自身治理结构的根本转变,形成合作、共赢的政府治理结构。

  吴理财教授在讲座过程之中旁征博引,视野开阔,对国外文化研究学者霍尔、本尼特、斯道雷以及其他文化研究学派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将其理论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之中来。讲座结束之后,吴理财教授与学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解答了同学们关心的一些列问题。

  吴理财是国内最早提出“文化治理”的学者,在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者,兼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安徽省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和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职。 

 

报告人简介:

吴理财,男,1970年生,安徽潜山县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治理、乡村治理研究。2007~2009年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师从俞可平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的多篇咨询报告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采纳。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武汉市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湖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吴理财教授做报告

报告会现场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