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封表扬信、感谢信背后的青春担当
近日,人文学院接连收到来自河南省汝南县天中山园艺场、福建省南平市顺达水运有限公司及陕西省靖口镇人民政府的表扬信与感谢信。信中,各单位对该校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与实习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展现了西农学子“诚朴勇毅”的校训精神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实习岗位显担当,敬业精神获好评
在河南省汝南县天中山园艺场,社会学2402班学生李一冉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全场同事的一致认可。表扬信中指出,无论是基础的苗木养护协助,还是资料整理、现场协调等任务,李一冉同学均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她主动学习、快速融入团队,其踏实勤恳、注重细节的作风,不仅为园艺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积极助力,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风貌。天中山园艺场充分肯定了其工作表现,并相信这份踏实与热忱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数智赋能献良策,碳汇方案拓新路
由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师胡卫卫、张倩指导,陈博涛担任负责人的“赴南平市溪后村国土空间调研队”,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开展了以“数智赋能国土空间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当地生态资源本底,巧妙结合数智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知识,提出了系统性强、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碳汇资源治理与发展方案。南平市顺达水运有限公司在感谢信中提到,该团队提出的“碳汇+产业”融合路径,特别是在生态空间优化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见解,为公司开展水路运输、港口施工、航道疏浚等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践行“两山”理念、提升运营效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深入乡村促振兴,多元赋能见实效
人文学院另一支由杨学军、苏燕平、陈永贵等老师指导,孙碧谦、但佳坤等11名同学组成的“小西助农”实践队,受到了靖口镇党委、政府的感谢: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精准把脉产业发展瓶颈,为农产品销售难题出谋划策;他们不辞辛劳考察历史遗迹,形成的文物保护建议获县文旅局高度重视并推动实地勘查;他们充分发挥创意,通过绘制地图、设计海报、制作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文旅资源的知名度;更以实际行动心系民生,为滞销的花椒、蜂蜜等农产品定制包装、搭建渠道,切实助农兴产。靖口镇认为,实践队的专业建议和务实成果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是西农“解民生、经国本、尚科学”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这些来自一线的认可,不仅是对同学们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的褒奖,也是对学校及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在服务中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分肯定。人文学子用脚步丈土地,以专业助发展,真正体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完善实践机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人文力量。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