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三期“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维护生态文明的学科使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农林高校特色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培养知农爱农卓越农林人才,6月19日至25日,我校师生赴延安市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为期7天的第三期“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育活动,来自6个学院9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实践活动。
理论讲授
现场教学
“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由专题讲授、现场教学和分组研讨组成。在七天的时间里,由来自林学院、资环学院、水保所、经管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团队,围绕黄河流域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水土治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黄河历史文化、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了理论讲授和现场教学,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方面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也深刻体会到我校在黄土高原水土治理方面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切身感受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校长吴普特专题授课
实践活动期间,校长吴普特在延安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参加本期“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师生们作了“从综合治理到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讲座,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土质结构、形成原因、以及近些年来国家、当地政府和水土保持研究所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他谈到,在各部门的努力下,黄土高原由原来的黄土漫天已经变成现在的绿水青山,学生们身处其中,亲眼看见了黄土高原现在的容颜,不禁发出一阵阵感慨。下午,副校长陈玉林为本次实践活动的师生们讲授了“基因编辑与种业安全”的专题课程。
合影
课程结束后,参加本次实践活动的人文学院学生蔡冰芯说:“之前说起黄土高原,我的脑海中会马上浮现出黄沙漫天,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人民面朝黄土,艰苦治沙。本次课程刷新了我对陕北的印象,看到了南沟村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产业兴旺”,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对陕北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切身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内涵。”
资环学院学生任厚朴说:“吴校长介绍了黄土高原水土治理的多种方式,强调了要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并呼吁每一个人都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负责。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责任。作为三农学子,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意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林学院学生李和诚说:“在我的印象里黄河流域就正如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一样是黄沙漫天的,但是当我来到了这里,我发现这里是绿水青山、景色优美,听了校长、老师们的讲解,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学校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貌改变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对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