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青年学子研读《梁家河》反响热烈

作者:穆闯录  | 发布日期:2018-06-06 | 阅读次数: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与老百姓结下深厚情谊的地方,是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思想基础的地方。为引领青年学生学习青年习近平,感受梁家河精神,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党支部、思政类社团、团学组织等多层面研读《梁家河》一书,引发青年学子热烈反响。

赤子学社社长茹珂楠谈到:“梁家河的七年,是习近平形成基本观念,养成基本特点的七年,是‘过五关’,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七年。对年少的习近平来说,梁家河的乡亲们收留了他,帮助了他,也保护了他。而他之所以能全身心投入到生产建设,带领乡亲们建池打坝,改善生活面貌,在我看来,正是源于他的初心,感恩之心。要为人民做实事,要为人民谋幸福,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有幸,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幸,我拥有学习进步的机会;更有幸,身为学生干部,我能为同学与老师服务。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心怀抱负,却又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多为大家做好事,做实事,我将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常怀感恩之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向群众,走入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书写学生党员的华章。”

学生会主席颜睿谈到:“书中提到的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读这本书就仿佛只身穿越回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在陕北窑洞的门口,看着年轻的主席与村民共同生产生活,在夜晚深思人生的意义等的一幕幕场景,那段交织了激情和感动的艰苦岁月,如今正以纪实的形式接过40年前习近平那一代青年的接力棒,向我们传递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崭新的历史使。回首那个最具抱负的年代,再看现在我们的新时代,广阔的天地下我们这一代青年依旧有着旷阔的作为,‘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作为最具创新和活力的社会群体,我们必然要承担起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那个时代艰苦创造的先辈们最好的馈赠。”

学生党员付厚民谈到:“读过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总书记始终不忘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挂念着千百万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过去的这几年也下大功夫精准扶贫,关心每位群众的切身利益。《梁家河》一书对于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要积极学习领悟《梁家河》一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入党积极分子职新柳谈到:“读完《梁家河》,我的内心感触良多。作为一名陕西人,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想谈谈我的感受。《梁家河》语言平实,内容丰富。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热情、淳朴的习近平,同时,也了解到他治国理政的独到之处:他关心人民疾苦,做事踏实认真,凡事都为基层人民着想。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阅读这本书可以汲取的养分,绝不止这一点。那么,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阅读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去探讨:首先,习近平在《梁家河》中多次提及自己晚上在窑洞中举着煤油灯阅读书籍,经常和其他知青交换书籍,放羊的时候也不放下书本。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广泛阅读书籍,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如今十九大已经召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了解时政,了解国家发展状况。习近平在陕北农村仍不忘了解外界讯息,仍关注新闻,这给我们起了一个表率作用。最后,这本书对我自身而言,它是我成长路上的风向标,激励我做一名不甘平凡的西农少年。”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