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之“社会科学的‘秘密’”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12月7日晚,人文讲坛第45期在北绣北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人文讲坛特邀袁君刚副教授带来题为“社会科学的‘秘密’”的讲座,学院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袁君刚通过介绍个人从事乡村研究活动的研究经历,引出当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并从均值人与社会、边界与悖论、挑战与任务三个角度入手,分别展示了社会科学在“前世”、“今生”与“来世”三个时空维度的具体情况。他指出,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均值人”等抽象概念被社会学家重新赋予以“个人符号化”为特征的时代定义,与当时社会强调个人自我定位的现象相得益彰,这既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现实缩影,亦为日后社会科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袁君刚具有独特的研究视角。他提出,社会研究人员应基于当代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以“五步法”的思路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在“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独立思维的基础上,规避社会科学研究中“遮蔽经验、编造现实、崇拜科学、迷信制度”等风险。最后,他针对社会科学在“来世”须面对的常识、哲学和大数据三大挑战,向在场学生提出了“透过探究社会现象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实现国家意志与社会意志的统一、环节的必然性与全体的自由性的统一”的希望,引发了在场学生对于“如何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强烈共鸣。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结合个人学习与生活经历,就“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均值人’与‘个体化’概念之间的详细差别”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袁君刚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并结合孟德斯鸠等名家的著作的具体论述,站在一分为二的客观立场上提出其个人见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场互动热烈,气氛活跃。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