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研素质 端正学术道德
为使研究生新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求真求实的学术道德观念。9月8日,我院在八号教学楼教室举办了主题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的主题报告会。社会学系张磊教授担任主讲人,研究生辅导员刘园园主持,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报告会。
张磊老师主讲
研究生重在“研究”二字。研究生入学是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这一起点“新”在身份,但更多的是“新”在学习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方式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研究。因此,研究生期间是重要的是培养学术研究能力。报告开篇,张老师讲解了学院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博士研究生的攻读等事例,旨在引导新生正确认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使命,树立为“学问”而不是为“学位”的研究目标。接下来张老师从知识积累、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精神三方面分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知识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张老师强调:“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相关知识是做研究的基石,专业不同,研究领域不同,需要掌握的相关领域的知识也不尽相同。例如,要做好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研究,应紧密结合法学知识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知识。”因此,研究生入学后,新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专业知识积累和相关领域知识的积累。
科学方法是通向科学研究的桥梁。科研成果是要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很多步骤形成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多为知识积累型学者,而西方多为创新型学者,他们往往能够举一反三进而获得创造型的研究成果。将知识积累转化为创造型的研究成果,重在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张老师讲到:“如何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收集研究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这些都属于科研方法。”
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的底线。张老师说:“硕士期间是科研的入门阶段,论文水平的高低不是关键,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最重要。”近几年来,在学术研究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剽窃科研成果、修改他人研究数据、抄袭造假层出不穷。恪守学术道德底线,坚守学术诚信原则,严格的以自己的观点分析为基础,反对一切形式的学术造假才能沿着正确科研道路前行。
最后,张老师用“业精于勤,天道酬勤”阐述勤奋努力的科学精神,激励新生要牢记:时间短暂,不能松懈,研究生应将主要的精力、时间用于科学研究。
全体研究生新生认真聆听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