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人文讲坛”之漫谈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作者:文/穆闯录 孔煜 郭艳妮 图/邹竞  | 发布日期:2016-11-15 | 阅读次数:

  2016年11月9日晚,“人文讲坛”第三十二期在北校区8T08教室顺利举行。本期讲坛特邀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常天乐老师带来题为“替代性食品体系与参与式食品安全保障——漫谈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讲座,来自各院系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常天乐作报告

  常老师开篇即深刻地揭示了现在一些农产品和食物生产过程中大肆使用农药化肥、含抗生素和激素的饲料等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针对面临的危机,她指出,为了缓解现状,一群关注生态农业和三农问题的消费者志愿发起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生产者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消费者也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健康、放心的食品。针对有机农夫市集的平民化,她谈到“有机认证对一般农户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一个相关方都可以参与的平台,政府官员、技术专家、媒体等,都可以去看农户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有机产品的要求。”讲座的后半部分,常老师将有机农夫市集和NGO、政府、电商、社会企业、共享经济等模式进行比较,总结有机农夫市集的优点,同时介绍了国外一些有机农夫市集的先进经验;并指出我国有机农夫市集面临的民主和参与的高沟通成本以及政策、制度、文化的障碍等挑战和不足。

  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常老师一个个“有机”故事娓娓道来,使现场的同学对当前国内有机农业发展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同时,作为农林科大的学生,也将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和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方面的问题。

  互动环节,常老师就同学们提出“有机食品的成本与消费能力以及区域限制”、“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同主体的角色”、“有机农产品什么情况下可以怎样使用农药与化肥?”等问题一一细心解答。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人文学院公管142班的赵阔说:“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农业上的创意,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以后研究‘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本次讲座作为“人文讲坛”系列之“校外篇”第二讲,精彩的讲座让同学们对新型的农业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在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开拓了青年学子学习第二课堂。人文学院将继续推出“人文讲坛”系列活动,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带来前沿知识,提升广大同学人文素养,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报告会现场

   

  常天乐,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她于2010年年底开始作为志愿者参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组织工作,先后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和纽约新校大学国际事务专业。曾在中国日报担任财经记者。2003年作为上海第一批国际志愿者前往老挝农村支教。2006年参与独立媒体《中国发展简报》英文版,从事社会发展和公益组织的研究与报道。2009年加入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并被派回北京负责其中国项目,在此期间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的食物系统。2011年她也参与创建了上海农好农夫市集。作为市集召集人,常天乐在协调农夫市集之外,也组织分享会、工作坊、国际学习交流等,推动国内的行业发展。她也经常为媒体撰稿,接受媒体采访,分享和评论国内外可持续食物领域的案例和事件。目前正在和同事筹备一个可持续农业和食物的传播平台。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