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法学院周伟教授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25年11月9日上午,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农村·社会·发展”系列讲座第一百零八讲在北校区4129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特邀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担任主讲嘉宾,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彭涛作为与谈人,以“我国法律精神的规范内涵及其典型案例”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法学盛宴。本次讲座由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徐春成主持。

四川大学法学院周伟教授做主题报告
周伟教授围绕立法表达、统一适用法律机制、典型案例解读、三大板块系统阐释我国“法律精神”的规范体系与实践应用:在立法层面,结合《法治宣传教育法》《立法法》等条文说明其如何贯穿宪法与法治原则并浸润法律制定实施全过程;在统一适用层面,用数据呈现1985年以来公报案例、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与检索规则,展示最高法院借司法解释、典型案例援引“法律精神”的操作模式;在案例层面,通过对“隔空猥亵儿童案”“北燕云依姓名权纠纷案”“见义勇为视同工伤案”的剖析,揭示“法律精神”填补空白、平衡冲突、弘扬正气的功能,强调其对法律原则的坚守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回应,为司法提供指引。
彭涛教授用“抢救48小时”的条款来形象说明:四年法学训练的核心是读出其他专业读不出的条文背后的法律精神;并强调,法学研究不是无中生有,他建议同学们把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司法部行政执法案例等当作“富矿”。法学生科研的重要方式就是到最高法、最高检等案例里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用日常问题中的法律意识来强调要把答案追问到宪法层面的法律逻辑,才算真正“读懂法律”
本次讲座通过丰富案例与理论剖析,系统阐释了法律精神在我国立法与司法中的表达与实践路径,强调在法治建设中应注重法律精神的挖掘与运用。不仅让在场师生深入理解了我国“法律精神”的规范内涵与实践路径,提升了法学素养,还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法律实践也提供了新方向,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