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双师同堂:人民调解员进课堂

作者:罗荣灏 /文 马燕 /图  | 发布日期:2023-05-29 | 阅读次数:

为有效推进法律理论教育与实务培训的并行开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加强学生对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解。5月26日,学院邀请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杨陵区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任让席参加《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课程教学活动,与法学系樊东峰老师同堂授课,用40余年的调解工作经验为2020级法学专业本科生讲解人民调解的魅力。

94c69704b4d54a0884a5c85c6f2d2f17.jpg

课程围绕“以调解促和谐,以正气求正义”主题,结合人民调解是什么、人民调解队伍现状、人民调解工作方式,为大家讲述了杨陵区调解人员配备及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和尽可能使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的三级联动、上下配合、左右协助的特殊调解模式。任让席主任通过分享自己从事调解工作中发生的生动案例,传授了从事调解工作的所需要的经验技巧,展示了调解在非诉讼纠纷解决中的便利。

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调解工作的体会,任让席谈到,从事调解工作首先要提高个人的思想站位,保一方平安,守一方和谐,在复杂的案件中,要做到跑断腿、磨破嘴、心不累、终不悔。调解工作需要热情,稳定情绪,追求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服人,办实事、讲道理、细分析,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方当事人。课程结束后,多位同学就课程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任主任用他丰富的调解经历给我们讲解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酸甜苦辣,让我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枫桥经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解纷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基层法治工作者不仅需要坚实的法律理论知识,更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无限的耐心,用己所学去解决人民群众之间的纠纷,推动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法学2002马燕同学听课后感慨道。

法律是一门实务性极强的学科专业。长期以来,学院积极注重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深入拓展与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地方公检法机关的合作关系,广泛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编辑:王娜
终审:常振山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