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积极参与第三届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讨会
近日,第三届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昭通学院成功举办,我院多名师生受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云南省昭通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搬迁安置局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学院师生重点参与了多个分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副院长邢成举参加昭通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论证。在分论坛二“城乡要素流动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中,马良灿作主题发言并担任点评专家,罗晓梅进行论文汇报。在分论坛三“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李元元担任点评专家。在分论坛五“数字乡村建设与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机制研究”中,胡卫卫作主题发言并担任单元主持人。在分论坛六“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多元共治体系建设研究”中,冯玉良进行论文汇报。在分论坛八“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与实践经验交流研究”中,马明、钟恩浩作主题发言,李元元、马明、冯玉良参与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经验交流。
学院师生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罗晓梅在《从指标摊派到合同竞争:国家导向型农业中的治理转型与农户实践——以烤烟产业为例》中,分析了农业治理机制从行政动员向市场契约转型的过程及其对农户实践的影响,获一等奖。马明、钟恩浩及李柯宇在《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类型化模式研究——基于Y省Z市5县区的实地调查》中,提出了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获二等奖。胡卫卫在《社会行动视域下农民数字素养何以影响数字乡村治理绩效?——基于全国840份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考察》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了农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治理绩效的内在联系,获二等奖。冯玉良在《关系重构:社区矫正对象重返社会的实践本质》中,探讨了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关系重建实现社会再融入的机制,获二等奖。马良灿在《复合型党建共同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进路与形塑机制——以鲁中前疃村为例》研究中,探讨了党建共同体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形成机制。
据悉,本次会议由昭通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等单位协办。会议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涵盖主旨演讲、分组研讨、现场观摩及学科建设论证等内容,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通过此次会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充分展示了在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全国同行进行了深入学术交流,扩大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