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心】赵晓峰:全情培育一流社科人才
耕耘奉献——最具影响力的“三育人”代表
耕耘奉献:赵晓峰——最具影响力的“三育人”代表
赵晓峰,男,1981年生,河南新野人,2011年来校工作,现为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农业转型与城乡社会治理研究,坚持本硕贯通、科教融合的培养特色,发起成立“四为”读书会,践行“精英化培养,学术型导向,多元化成才”的培养理念,探索了“两经一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教书育人显著成效。
潜心研究,以丰硕科研成果引领人才培养
作为农村社会学团队带头人,多年来,他深耕于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领域,在科研上不断取得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陕西省社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被CSSCI数据库收录6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被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所著《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一书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项目。
把科研和项目成果融入,丰硕科研成果,为专业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赵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即便是《社会学概论》《质性研究方法》这种偏向纯理论的课程,也有着他本人一线调研的丰富实践案例,有着他本人的理论认识。”这是学生对他课程教学的基本评价。
“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占据了周内大量时间,节假日的时间就挤出来做课题研究,再利用寒暑假进行大量调研和集中写作。”科研成果背后是大量的艰辛付出,这种忘我的科研精神,也深刻影响着学院。“晚上自习完,经常看见赵老师的车还停在学院楼下,他这种专注与勤奋,让我们每个学生都觉得人生不能荒废”博士生褚庆宜的话,道出了一个个人文学子共有的印象。
醉心于育人,探索一流农林类社科人才新路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力,如果你荒废了大学光阴,就会在这一段人生的赛程中被刷下来。”这是他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
为不荒废学生美好的大学时光,更为在个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探寻让学生心无旁骛静下心来学习的路径。2014年,他发起成立了“四为”读书会,以导师组形式,督促学生每月最少阅读5本经典著作,以“导师组”负责、统分结合、系统化阅读的形式,定期开展读书汇报。
“读书会不只读书”。他坚信,社科类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从而具备基本的理论抽象能力、经验感悟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并围绕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形成独立见解的素质和能力。为此,他更注重在读书增加理论积淀的基础上,推进实践调研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坚持一线带学生调研,指导学生团队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中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等,探寻中国基层治理的社会奥秘等活动获得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带领师生团队,依托社会调查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所提交的多篇咨政报告获中央主要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的批示或被相关部门采纳。
长期的坚持下,“四为”读书会,形成以经典阅读、经验训练、专业化研究构建“两经一专”社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经验—理论比较与重构—经验”或“经验—理论提炼与创新—经验”的循环研究进路,总结出了在分阶段培养的基础上实现理论贯通、经验贯通和表达贯通“三个贯通”的培养模式,研究成果荣获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相关工作获得新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研招网等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探索社科教育的新路。
热心于管理,为一流人才培养拓展更宽广领域
2015年,开始担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接触到学院管理工作,之后担任负责学科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到如今成为具有数年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经验的院长。
他坚持从新文科建设的大方向来看待学科建设,致力于培养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中,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亲自策划了“四为”读书会,引导学院各专业均成立了读书会,让经典阅读成为全院学子的思想共识;极参加“院领导深入学生日”活动,一线零距离倾听学生新生,为学生成长答疑解惑;主导设立了凤岗培育研究生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优秀学子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开设了凤岗论坛,推动开设了农村•社会•发展、凤岗学者论坛等,分别累计推进到93讲、115期。
在他和同事们的邀请下,李培林、徐勇、温铁军、张翼、贺雪峰、文军等“大家”来学院讲学,让学子“足不出户”地可以享受大咖学术盛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兰州大学等相关单位的社会学学科负责人发起举办“西北社会学论坛”,高规格举办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论坛,引领带动人文学子越来越多地开展学术研究,参与学术会议。
学院本科生连续2年升学率突破40%,优秀毕业生校友走入牛津大学深造,更多学生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学习等。同时,他还亲自担任国家一流专业“社会学”建设点负责人和学校社会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点长,主动为社科人才培养按下了“加速键”,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同步提升,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顺利通过专项验收。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