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应邀参加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年会暨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2025)
11月15-1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年会暨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2025)在山东泰安顺利举办,来自全国60家科研院所和出版单位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学院农史团队负责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杨乙丹教授率学院师生应邀参加。

会议以“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发展与现代启示”为主题,包括主旨报告、学术对谈、青年论坛和分组研讨等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学院退休教授樊志民、南京农业大学原副校长董维春、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孙金荣等,分别围绕山东农业历史传承、民国前期江苏农业教育转型、汶阳田农作系统文化基因等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
在学术对谈环节,杨乙丹教授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杜新豪研究员等,围绕“江河脉动:中华农耕文明的源流、特质与智慧”这一主题,展开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学术对谈,深刻剖析了不同流域的农耕文明特质以及农业生产重心在流域间变迁的历史动因。
在中国农业史青年论坛上,入围本次论坛的15篇论文作者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专家学者现场点评并为作者们颁发证书。会议由杨乙丹教授主持。其中,农史所青年教师任文洁提交的《关中地区先秦时期的麦作农业探析》,硕士研究生李鑫提交的《我国古代山药栽培利用及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和周张杰提交的《欲知苦过味方咏——试论宋代余甘子的风靡现象》,入围本次论坛。他们分别在青年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分论坛环节,农史所赵越云副教授作《南方稻作农业类型的历史演进与长江文明的特质探析》报告,并作为评议专家对入选论坛的研究生论文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点评指导。
本次年会为农史领域专业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充分展现了我院在农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也促进了我院师生与同行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