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学组织
  • 学生天地
  • 身边榜样
  • 奖助学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社会实践】暑期实践共参与 经验交流奠良基

作者:靳梦鸽  | 发布日期:2018-05-30 | 阅读次数:

  为了响应“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的三下乡活动精神,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推动暑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5月24日晚,由人文学院、农学院、园艺学院共同主办的三下乡经验交流会于8T07教室举行,来自三个学院的一百五十余名同学到场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三下乡不仅仅是生活体验,更是对知识的思考、解释,以及新的能力的培养。”交流会伊始,来自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叶子龙与在场同学们共同分享了结构性扶贫调研服务的开展心得。他从三下乡活动的意义、活动可行性以及具体开展流程等方面出发,向同学们进行详细的活动介绍。

  他表示,三下乡活动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也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队伍成员首先需要对主客观条件以及研究价值等角度对活动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统筹考虑国情民意、成员素质、经费支持等因素,明确调研课题,为系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需要通过完成队伍组建、方案设计、撰写申报书、答辩等环节完成前期准备,在调研期间全面了解情况,及时记录信息,在后期高质量地完成调查报告并做好活动成果的汇报。

  接下来,来自园艺学院的王昕璐和农学院的班云梅就其完成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甘井农业经营状况的实践项目,向在场同学介绍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调研工作灵活结合,以调研、体验、服务等实践形式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实践基地建设。来自人文学院的陈寅、农学院的朱志远、园艺学院的田馨则分别展示了陕北佳县精准扶贫、泥塑传统文化以及姑苏昆曲寻梦之旅三项社会文化类型项目的调研过程,提出应从细节入手把握具体情况,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文化传承,提升人文素养。

  在提问环节,对于同学们关于如何与不熟悉的村庄进行联系的疑问,人文学院的叶子龙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他认为队伍成员可以提前几周前往调研村庄,通过当面询问等方式联系地区负责人,与其当面交流协商,或者通过网络等找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协调,以此保证调研的圆满完成。

  本次三下乡经验交流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新一届三下乡实践队伍获得丰富优秀的活动经验,为实践活动的正式开展做好准备,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平台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