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关于2021年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通知

作者:  | 发布日期:2020-11-24 | 阅读次数:

为推进我院学科建设、优化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吸引优质生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院导师队伍和研究生招生实际情况,经2020年11月23日教授委员会和11月24日党政联席会审议,对2021年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工作做以下规定:

一、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规定

1.原则上进入招生简章的导师均可招收博士生。

2.原则上每位导师只能招收1名博士生,若在经费和生源充足的情况下招收第2名博士生,则需缴纳指标调配费。

3.未能为现有在籍博士生足额提供助研津贴的导师,不予配置博士招生指标。

4.招生导师必须保证为博士生提供充足的培养费和足额助研津贴(校外导师应承担的培养费和助研津贴由其校内合作导师承担)。

5.截至2020年12月31日,若导师科研经费(不包含本院经费)余额不足5万元,不予配置博士招生指标;不足10万元,不能招收第2名博士生(在籍累计人数)。

二、关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规定

1.各学科点负责所在学科招生指标配置工作;各学科点的招生指标数按当年招生简章上的指标数执行。

2.导师的学术型硕士招生指标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管理办法(暂行)》中的公式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4cf3e96a4095495a8886c46f3eec1129.png

各因数含义:

Zy:导师拟配置指标测算数。

Z:导师所在学科点可分配指标总数。

Jy: 导师科研经费数。指具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导师前三年实际到学校名下科研经费数(以导师年审时研究生院确认的数据为准)。

∑Jy: 导师所在学科点科研经费总数。

Cy: 导师科研成果分值。指具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导师前三年取得的学校名下各类科研成果换算所得分值(以导师年审时研究生院确认的数据为准)。

∑Cy: 导师所在学科点科研成果总分值。

Dy: 导师人数,1。

∑Dy:导师所在学科点指导教师总数。

3.由以上公式得出的每位导师的指标测算数与前三年的测算数进行累计,按照最终累计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合学科点可分配指标确定获得指标的顺序。

最终累计值=2021年测算数+前三年测算数-前三年按照测算排序所得指标招收学生人数。

4.进入招生简章的导师均可招收学术型硕士推免生。已接收了学术型硕士推免生的博士生导师,其所接收的学术型硕士推免生指标从相应专业测算指标总数中扣除,导师本人仍可参与该专业招生指标的测算排序。已接收了学术型硕士推免生的硕士生导师,其所接收的学术型硕士推免生指标从相应专业测算指标总数中扣除,导师本人将不再参与该专业招生指标的测算排序。

5.中级职称的导师暂时不予配置学术型硕士招生指标,可先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待具有协助培养一届学术型硕士生或独立培养一届专业学位硕士生经历后再招学术型硕士生。

三、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规定

1.每位导师只可在社会工作、农村发展、法律(法学)三个专业学位招生领域中选择一个领域招生,且招生人数(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超过4人。招收学校全日制专项计划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导师,每位导师招生人数合计不超过学校规定人数。

2.原则上每位导师均应在公共管理(MPA)领域招生,具体招生指标数由MPA教育中心根据2021年MPA生源情况和导师已招收的其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生人数进行分配。

3.其他学院具有招生资格的导师经我院同意在我院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人。

四、其他规定

1.近3年引进人才的招生指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2.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均实行师生双向选择,获得招生指标的导师,若无进入拟录取名单的考生报考,则相应指标由学院收回重新调配。

3.凡是学院收回的调配指标,由学院根据导师申请调配给生源和经费充足的导师。每个博士调配指标由获得该指标的导师向学院缴纳不少于2万元的调配费,每个学术型硕士调配指标由获得该指标的导师向学院缴纳不少于5000元的调配费。调配费纳入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资助基金。

4.导师以缴纳调配费的方式只能招收1名博士生和1名学术型硕士生。

5.禁止导师将招生指标调配费转嫁给考生,一旦发现,按学校师德师风有关规定处理。

6.无论以何种方式获得招生指标,每位本院导师最多可招收博士生2名、学术型硕士生3名,专业学位硕士生4名(不包括学校专项计划专硕和MPA硕士),每位校外导师最多可招收博士生1名、学术型硕士生1名,专业学位硕士生2名。

7.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组培养模式。原则上每个研究方向成立一个导师组,每个非社会学学科背景(本人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或近五年从事的科研项目均非社会学)的导师须为其指导的博士生联系一个具有社会学学科背景、当年具有博士生或学术型硕士生招生资格的导师作为第二导师。

8.若因国家招生政策调整而新增指标,每位导师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人数上限可结合相应领域实际予以调整。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2020年11月24日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