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院考核优秀个人:刘壮壮
2021年考核优秀个人刘壮壮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21年,在学院领导关怀,所里老师指导与帮助下,经过个人努力,取得了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成绩,年度考核获评优秀等次。个人年度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尽心尽责,提升教学质量。共计承担本研5门课程的教学,累计授课182学时。2020-2021春季学期,承担《北族游牧社会与中华文明》(新生研讨课) 20课时;《中国通史专题》(通识课)20课时;2018级社会学专业必修课《中国社会思想史》48课时。2021-2022年秋季学期,讲授《先秦诸子选读》(通识课)40课时;《中国通史专题》(通识课)20课时。此外,还承担了2021级科学技术史研究生选修课《生态环境史》32课时,2020级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课程《科技史理论与方法》(集体授课)2课时。
全情投入,扩大科研产出。本年度共计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报科研项目3次,主持和参与校内外项目6项。
发表论文如下:
1.刘壮壮:《10-13世纪长城地带农牧社会的协同演进与“中国边疆”》,《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2021年第1期;
2.刘壮壮、樊志民:《农业与人类食物边界的划定》(1.35万字),《民俗研究》(CSSCI) 2021年第2期。
3.刘壮壮:《游牧行国到农耕邑居转型中的城市形态——迁都平城前拓跋鲜卑政权的都城问 题》(1.5万字),《中国农史》(CSSCI)2021年第1期。
4.刘壮壮:《农牧分异:长城地带农牧关系的形成——农牧关系演进的基本线索之一》(1.8 万字),《中国经济史评论》(CSSCI)2021年第1期。
主持和参与项目情况: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乾嘉道时期北疆农牧社会的协同发展研究(20YJC770023)(在研,有论文待刊)
2.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基本路径与社会效益研究(Z1090219187)(基本完成,准备结项)
3.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0-13世纪长城地带农牧关系转型研究(Z1090220020)(完成中期任务)
4.参与编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环境史》”东北卷工作,完成11.5万字;
5.参与农业部规划教材项目《中华农耕文明史》课程录制,撰写工作;
6.参与教育重大攻关项目《中华农业文明通史》的研讨和编纂工作。
研究成果《清代新疆“商营农业”探析》获2021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热心公益,做好相关服务。负责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组织“树帜古农学研读班”读书会的相关工作,并成功举办4次,举办学术报告2场;2021年7月至12月,在《农业科技报》报社参加青年教师驻点实践锻炼。
关爱学生,指导学生成长。担任人文学院公管1801班班主任,本年度班级工作有了全方位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平均学分成绩达87.95分,学习成绩优秀率达84.62%,均居全院系第一,多名学生获得了国家级校级等各类奖学金,3名学生保研成功,并在国家级院校等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评2021年度校级“优良学风示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