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成人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2023版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 发布日期:2024-04-12 | 阅读次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类别(代码:035200)

一、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秉持“知行合一、质量第一”的理念,践行“价值、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社会治理与社会建设的重大需求,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发展战略,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理念,具备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及职业能力的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城乡专业实践基地为依托,“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2020年获批陕西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依托我校的历史积淀和资源优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三个培养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农村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贯彻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理念,专业教学紧扣焦点议题及行业需求,专业实习与社会工作机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与综合创新素质。

二、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性助人服务的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深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服务策划、执行、评估、督导和研究能力,能够在政府民生和社会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基层社区等领域,从事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获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思想政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品德素质。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伦理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在学术研究中应恪守学术道德。

3.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了解中外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政策。

4.基本能力。掌握社会工作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服务策划、执行、评估和研究能力。

5.职业胜任力。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和介入服务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培养方向

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农村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五、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 3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4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5年。申请延期或提前毕业者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六、课程学习要求

本专业课程学分≥ 31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领域主干课17学分,选修课≥8学分。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至少应补修本学科前置学历高年级核心课程3门,不计学分。

七、培养基本环节及考核要求

(一)论文开题(2学分)

1.论文开题论证2学分,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2.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基于社会发展或本学科发展前沿,并对本学科或交叉学科发展、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生开题论证必须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管理规定》撰写开题报告。

3.开题论证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社会工作学位点具体实施,成立开题论证委员会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开题论证委员会由5-7名研究生导师或高级职称人员组成,成员中应有1名来自行(企)业的专家,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生导师担任,开题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可以作为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但不能做主席。

4.论文开题水平要求

(1)观点正确、表达清晰、资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有所创新。

(2)在社会工作某领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对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的某些问题解决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5.开题论证通过者获得2学分,不通过者需根据开题论证委员会意见全面修改开题报告,在3个月以后重新申请开题论证。开题论证结束后研究生应根据开题论证委员会意见认真修改,并形成文字性修改计划经导师签字确认后备案。

6.研究生一经开题,研究内容不得进行重大变化。如果研究内容发生重大调整,研究生须重新申请开题。

(二)中期考核(2学分)

1.中期考核2学分,应在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后进行,最迟应在毕业半年前完成。

2.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小组成员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行业人员或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成员等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

3.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表现、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实践研究、学位论文进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定,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做出处理。中期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申请考核或延期毕业。

4.中期考核和实践研究环节考核可以合并进行。

(三)学术交流(1学分)

1.学术交流共1学分,具体包括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和行业发展前沿讲座。

2.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0.5学分):学院统一组织不少于2场次的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报告,研究生听取报告,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心得并经导师签字确认,获得0.5学分。

3.行业发展前沿讲座(0.5学分):学院及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邀请行业实践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实践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督导和项目管理专家,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做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参加3-4次讲座,撰写学习报告,并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科点范围内进行交流,经导师审查通过者,获得0.5学分。

(四)实践研究(4学分)

1.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须根据学位论文选题,达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的实践研究。非全日制并有在本领域相关岗位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免修“实践研究”的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应适度增加课程学分要求,具体要求参见教指委规定。

2.社会工作学位点按照“课程学习与基地实践”、“实践研究与论文工作”、“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本学科研究生的实践研究,累计时间必须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6个月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学位领域的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结合开题论证内容,安排研究生制订实践研究计划,进行实践研究,并对学生的实践研究情况及时跟踪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学位领域将研究生实践研究计划、外出实践信息汇总报到学院,再由学院报研究生院备案。

3.实践研究结束后,学院成立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实践研究效果进行考核。

(1)考核工作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总体负责,社会工作学位点具体实施,考核小组成员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行业人员或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成员等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

(2)参加考核的研究生须提交《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指导手册》、实践研究单位评价反馈表、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PPT汇报交流。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实践工作量、实践研究单位反馈意见、实践内容和学位论文的相关程度、实践汇报及相关支撑材料的综合情况等,对研究生的实践研究环节进行打分。

(3)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实践研究环节考核并且成绩合格,方可获得该环节相应学分。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五)综合测评(不计学分)

全日制研究生综合测评内容和要求以《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综合测评实施方案》为准,研究生需通过综合测评。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参加综合测评。

八、社会工作自设环节及考核要求

1.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并取得成果或获得与学业相关的成果,经学院考核认定后,可折算为实践研究学分。

2.获得初级社工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可认定为社会工作实习1学分;获得中级社工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可认定为社会工作实习2学分;获得高级社工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可认定为社会工作实习4学分。

九、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申请和学位成果答辩要求

(一)申请学位应获得的学术成果要求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二)学位论文及答辩要求

学位论文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以及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体现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论文应按照学校规定的学位论文格式撰写,并按照规定程序答辩。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社会工作相关,涉及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政策的某个议题,突出实用性、应用性与理论性。

2.论文类型及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将实务研究、政策研究、项目设计与评估等作为学位论文的主要类型及相应内容,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

(1)实务研究:针对社会工作的某个模式、策略、技能或某实务领域的知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社会工作的理论,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验证和发展所研究议题的方法和知识。

(2)政策研究:选择社会福利相关政策的模型、策略、方法、技能等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验证和发展所研究政策议题的方法和知识。

(3)项目设计与评估:选择某个社会工作的真实议题,形成社会工作实务或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项目,开展需求评估、方案设计、计划执行、结果评估的服务试验,并形成完整的项目报告。

3.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要求以研究生自己的、比较系统的社会工作实习(实践)为资料基础,展开资料,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并能提出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工作的见解或建议。

论文要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有理论分析和观点概括;行文、图表、引文、注释、参考文献要符合学术论文要求。

4.论文盲审与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管理办法》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检测管理办法》执行。

5.论文答辩

(1)社会工作学位点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采取打分制(百分制),平均分低于75分者,即视为预答辩不通过。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参加正式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需延期半年重新参加预答辩。

(2)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需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并送2位相关专家评阅,检测合格、专家评阅通过方可参加正式答辩。

(3)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着重审查作者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作者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进展,研究成果是否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或对生产管理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方可获得学位。

十、本学科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及考核办法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制定的本学科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如下,并通过中期检查和导师督促等方式进行考核。

(一)参考书目

1.马尔科姆・派恩.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罗纳德・W・特斯兰.小组工作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问题:事件与解决方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雷克斯・A・史基德莫尔.社会工作行政:动态管理与人际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F・埃伦・内延,彼得・M・凯特纳,史蒂文・L・麦克默特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肯・布莱克默.社会政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戴安娜・M・迪尼托.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丽娜・多米内利.社会工作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戴维・A・哈德凯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罗伯特・F・里瓦斯,小格拉夫顿·H·赫尔.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查尔斯・H・扎斯特罗.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玛丽安娜・伍德赛德.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社会服务传输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5.劳伦斯・纽曼.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质性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查尔斯・H・扎斯特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卡尔・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罗伊斯.社会工作实习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福尔曼.小组工作导论学生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戴维・罗伊斯,布鲁斯・A・赛义,德博拉・K・帕吉特,T.K.洛根.公共项目评估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法利,史密斯,博伊尔.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3.丹尼斯·塞勒伯.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4.Jane wonnacott.社会工作督导.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5.Lena Dominelli.女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6.Peter De Jong.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7.Nigel Parton.建构性社会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8.Michael White.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9.Nichols Michael P,Schwartz Richard C.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0.金斯伯格.社会工作评估: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1.库珀,莱塞.临床社会工作实务:一种整合的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2.Sands Roberta G.精神健康:临床社会工作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Rose Sheldon D.青少年团体治疗:认知行为互动取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Gilbert Neil,Terrell Paul.社会福利政策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3.Timberlake Elizabeth M,Cutler Marika Moore.临床社会工作游戏治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4.Bonnie L.Yegidis,Robert W.Weinbach.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5.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年与危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36.甘炳光.社区工作一般理论与实践.台北:中文大学出版社

37.宋丽玉.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38.黄惠惠.助人历程与技巧.台北:张老师文化

39.Gerard Egan.有效的辅导员训练手册.台北:张老师文化

40.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4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台北:桂冠出版社

4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上海人出版社

43.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北京:商务出版社

44.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观察社

45.波伏娃・西蒙娜・德.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46.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7.库恩.心理学导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8.布伦南.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9.科瑞.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0.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1.莫里斯.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2.奥瓦尔.经典社会学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3.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54.克里斯汀娜・布莱勒.自我关怀.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5.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6.徐月宾,姜海燕,李仁利.社会工作实务:案例与标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7.刘华丽,赵鑫.个案社会工作实验教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58.梁传孙,伍锐明,吴敏洁.社会工作实践——认识自我与沟通技巧.北京:商务印书馆

59.Patricia Minuchin.弱势家庭的处遇——系统取向家庭中心工作方法的运用.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

60.周月清.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61.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62.奈杰尔.托马斯.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3.杨宏山.合作治理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64.岳经纶,刘洪,黄锦文.社会服务:从经济保障到服务保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65.王蒲劬,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6.林显宗,陈明男.社会福利与行政.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公司

67.景天魁、彭华民.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68.林闽钢.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与名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69.赵芳.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0.赵汀阳.论可能生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1.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2.哈特利迪安.社会政策学十讲.上海:格致出版社

7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74.Pete Alcock,Margaret May.解析社会政策(上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75.伊恩·肖,尼克·古尔德.社工质性研究.台北:华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76.约瑟夫·麦克斯韦.质性研究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7.戴安娜·M·迪尼托.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8.田毅鹏.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9.张会平.社会工作伦理案例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玛丽埃伦·里士满.社会诊断.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1.(美)玛丽安娜·伍德赛德,特里西娅·麦克拉 著.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社会服务传输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2.黄幹知、梁玉麒.一呼百应:200个训练活动带领技巧(第二版).香港:策马文化有限公司

83.陈钟林.社区工作技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4.甘炳光.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85.[美] 巴拉德福特·谢弗.社会工作实务技巧与指南(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6.(英)塞登.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咨询技巧(第二版).上海:格致出版社

87.(美)库珀、莱塞.临床社会工作实务——一种整合的方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8.(美)布拉默,(美)麦克唐纳.助人关系过程与技能(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9.吉拉德·伊根.助人历程与技巧:有效能的助人者(第二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90.王思斌,曾华源.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上、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91.马克·W.弗雷泽,杰克·M.里奇曼.干预研究:如何开发社会项目.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92.童峰,拜争刚.循证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理论篇.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93.罗杰·史密斯,李希希.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研究).上海:格致出版社

94.张和清.文化与发展的践行:平寨故事.北京:民族出版社

95.(美)F·埃伦·内延、彼得·M·凯特纳、史蒂文·L·麦克默特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6.(英)丽娜·多米内利.社会工作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徐选国.社会工作政治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98.阿德里娜·S·尚邦,阿兰·欧文,劳拉·爱泼斯坦,福柯与社会工作.北京:心理出版社

99.何芝君,麦萍施.本质与典范:社会工作的反思.北京:八方文化创作室

100.张和清.行动·反思·成长: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优秀论文选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1.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

102.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香港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

(二)参阅期刊

1.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辑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国社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办

3.社会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主办

4.社会工作.江西省民政局主办

5.社会工作与管理.广东工业大学主办

6.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十一、附表

附表: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简表

类别(领域)名称

社会工作

类别(领域)代码

035200

学院名称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 3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4 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5 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非全日制

学分要求

总学分≥4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1学分, 培养环节≥9学分

涉及方向

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农村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与学分要求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必修或选修

备注

公共课=6学分

pd6191002

专业学位硕士英语

3

48

秋.春

必修

五选一

pd6191004

专业学位硕士法语

3

48

秋.春

必修

pd6191005

专业学位硕士俄语

3

48

秋.春

必修

pd6191006

专业学位硕士日语

3

48

秋.春

必修

pd6191003

专业学位硕士德语

3

48

秋.春

必修

pd618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2

36

秋、春

必修

pd618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秋、春

必修

领域主干课=17学分

pd6142097

社会工作理论

2

32

秋

必修

pd7143001

社会工作研究

2

32

秋

必修

pd7143002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宏观)

2

32

秋

必修

pd6143001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微观)

2

32

秋

必修

pd6142098

社会工作伦理

2

32

春

必修

pd7142001

社会政策分析

2

32

春

必修

pd7144008

社会服务管理

2

32

春

必修

6142007

科研伦理与规范I

1

16

春

必修

pd7144024

文献综述与论文写作

2

32

秋

必修

选修课≥8学分

pd6142011

比较社会福利制度

2

32

春

选修

pd6142012

农村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

2

32

秋

选修

pd7142003

老龄化、政策与服务

2

32

春

选修

pd6143002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务

2

32

春

选修

pd7142002

社会工作前沿理论与方法

1

16

春

选修

pd6142003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专题

2

32

春

选修

pd6142006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

32

秋

选修

pd7144012

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2

32

春

选修

pd7144016

贫困与发展

1

16

秋

选修

pd7144018

女性社会工作

2

32

秋

选修

补修课

(不计学分)

1143401

社会工作概论

0

48

春

补修

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录取,至少应补修本学科前置学历高年级核心课程3门。

备注:线下或MOOC方式选修课程均认可。

1142301

社会学概论

0

32

秋

补修

1143304

社会调查方法

0

40

春

补修

培养环节及时间安排

培养基本环节

学分

必修或选修

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 1502

2

必修

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

2.中期考核 1504

2

必修

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

3.学术交流 1524

1

必修

在学期间完成

4.实践研究(含三助) 1550

4

必修

在学期间完成

5.综合测评 1548

0

必修

在学期间完成

学科自设培养环节

学分

必修或选修

时间安排

无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