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成人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法学专业简介

作者:   | 发布日期:2017-09-08 | 阅读次数:

1.专业定位

培养德法兼修,具备科学立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法治思维,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

2.历史沿革

专业创办于1993年,1997年开设本科,2003年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2019年法律硕士招生。截止目前,累计毕业29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20多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副高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具有法律实务背景的教师占90%以上,聘请兼职教授、校外实务专家累计30多人,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学术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有现代化的智慧模拟法庭、案例库等实验室。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0家政法机关,与西安仲裁委、陕西省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等20家法律服务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法学专业于2020年被评为陕西省一流专业,现在正在奋力建设国家一流专业的路上。

3.特色优势

第一 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自2008年以来,为本科一至四年级每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主要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师制的实施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专业兴趣明显增强,学习目标逐步清晰,学习风气越发浓厚。法学专业多个学生班级获评“校级优良学风示范班”和“先进班集体”。

第二 全面实施本科生学年论文制。为了提高本科学位论文写作质量,本科生从大一开始执行学年论文训练计划。大一学年论文训练文献综述,大二学年论文训练调研报告,大三学年论文训练学术规范,大四学年论文的训练就是本科学位论文。每一名学生的学年论文训练都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同时开设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指导。在学年论文训练执行计划下,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中获奖;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 强化法学本科生实践教学。为了落实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法学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教育。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建造了智能化现代化高规格的模拟法庭;每年在本科生中开展模拟法庭学科竞赛;与杨陵区法律援助中心合作建设法律诊所;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立实践基地二十余家;课堂教学引入校外实务导师参与,探索“双师同堂”机制;课堂重视案例教学,教师将实务经验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近年来,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稳居42%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依据近三年的数据,本专业的升学率(含出国)稳定在41%左右,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42%以上,专业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年度就业率均达到100%;学生升学去向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双一流院校,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公检法、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据近五年的数据,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生招收院校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敬业精神、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的整体满意度达到100%,其中非常满意占到71%,满意为26%,基本满意3%,本科生毕业生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根据学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全国十佳检察官何晓盈、知名律师李宏武、海外留学归国优秀人才柏浪涛、优秀企业家杨普龙等,法学校友在各条战线上绽放光彩。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