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成人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方向农业推广硕士介绍

作者:   | 发布日期:2017-09-08 | 阅读次数: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农村公共事业相联系的专业方向。主要为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解决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开发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应为2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应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

1.攻读农业推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学分制,理论课学分和实践学分总和不少于30学分。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校内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科技管理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本领域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厚理论基础、重实际应用、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并充分反映当代农业科技管理发展前沿。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24学分。

课 程 设 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课

英语

3

48

春

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

2

32

春

公共课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

2

32

春

公共课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

32

春

公共课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

32

春

主干课

必修课

主干必修

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2

32

春

主干必修

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

2

32

春

主干必修

农业政策与法规

2

32

春

必选2门

主干选修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

32

春

主干选修

农村金融服务与管理

2

32

春

主干选修

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题

2

32

春

主干选修

论文设计与研究方法

2

32

春

选修课

政府与社会管理创新

2

32

春

选修课

农业技术创新专题

2

32

春

选修课

科技项目管理与评估

2

32

春

选修课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2

32

春

选修课

农村社会发展专题

2

32

春

补修课

农业概论

-

32

秋

不计学分

补修课

组织行为学

-

32

秋

不计学分

注:跨专业学生、非管理类学生补修《组织行为学》,非农科类学生补修《农业概论》。

五、专业实践(6学分,必修)

为期不少于12个月。实习必须在农业推广相关部门进行。实习完成后必须提交实习报告,并经专业实践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明确的社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农业科技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研究论文、农业科技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

七、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至少应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论文答辩,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审核意见于答辩会召开前一周交答辩委员会秘书。

学位论文答辩前,答辩委员会召开预备会,商定答辩程序和注意事项。答辩中研究生要陈述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回答各委员的提问。经过答辩委员会评议、打分,提出并公布答辩委员会决议。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秘书将全部材料整理报研究生部归档管理。最终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通过后授予学位。

八、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