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MPA» 案例中心

“手术室自拍”事件始末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9-28 浏览次数:

案例主体:

“手术室自拍”事件始末

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2014年8月18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至此,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被提升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层面。在当前传统媒体影响力不断式微,新型媒体不断抢占用户的背景下,《意见》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意见要求 “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在统一的设计和规划下,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各种网络新兴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突破各种壁垒,实现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兴媒体,具备适应互联网生态环境的灵活运营机制,拥有大批熟练掌握现代传播工具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积极参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主动利用自身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宝贵的人才队伍资源,带动媒体重建组织结构,再造传播流程,推动实现新型媒体集团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合,形成合理高效的发展模式。这场深度的媒体融合绝不是仅仅开通网站、开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这样的微小改革,而是一场涉及媒体理念、传播方式、经营机制以及新闻采访编辑体制等方面的媒体融合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已无退路可走,必须勇往直前。如何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成为媒体从业人员需要面对的课题,也是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学习、探索与思考的新问题。

摘要:手机功能的多样性使拍照实现了随时性、随地性,通信技术的发展则加速了照片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其传播范围。当一张不会说话的图片与高度自由的舆论环境碰撞时,公众对图片的不同解读就会空前膨胀,或称赞,或贬低,或客观,或主观,亦或歪曲……近期,西安市凤城医院就因一张照片陷入舆论危机。幸运的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舆情发生了逆转;而不幸的是,西安卫生局的应对决策以及媒体的碎片化报道则引起舆论的争议。从抨击医生到呼吁对其宽容,从跟随媒体到指责其不负责,从呼吁政府介入到不满其处罚决定,这舆论态度的翻转背后没有强大的力量,也没有千斤顶,可能只需一次蝴蝶翅膀的轻轻扑闪,而搅动舆论风暴的蝴蝶就是事实真相。本文以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典型案列,探讨网络时代政府、新媒体、公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手术室自拍新媒体 网络舆论 政府舆情处置

 

一、案例背景

    1.1新媒体时代

    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信息:到 2013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这些数据标志着更多的公众将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表达诉求,标志着网络的力量日益强大。调查报告还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20至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学生占25.5%;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占比为18.6%;企业中管理人员占比为 2.5%,一般职员占比为11.4%。从以上数据分析,在新媒体时代,我国网民呈现以下特征:年轻人多,2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占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占比为18.6%;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网民在总体网民中占比分别为 17.8%。根据数据我们看到,中国网民结构日益呈现出年轻化,网民中学生和低收入者占很大比例。这些网民爱思考、有理想、充满活力、有十分强烈的诉求表达欲望,但在重大的舆情信息面前,他们往往受制于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容易受各种信息的影响,通过各种信息平台进行极端表达,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1.2医患关系

    近年来,在医疗界,一个新的现象惊人地出现和扩大,这就是伤医杀医。并且,在近几年中,中国各地的医院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更有许多即将从事医生这一职业的学生们都对此产生了畏惧和恐慌。

    不管是从道德还是从利益关系角度来看,其实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是同一阵营的共同体。因为从目标来说,医和患有共同的终极目的,那就是早日战胜病魔,使身体康复。但是就是这样原本应该站在一起的两者,近年来会频频爆出令人震惊的矛盾关系和血腥惨案。

    “不要学医!”这4个字,来源于温岭杀医案后被医护人员群体广为转发的一张网络照片。楼顶上,一名医生的白大褂背上写着这4个黑色大字。

    2013年10月26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两人重伤,而事后当地政府的处理更是引起了医生群体的强烈不满。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2013年1月以来媒体报道的20件伤医事件进行了统计。从受害者的职业身份来看,一线医生首当其冲,占到75.0%,护士占比为25.0%。同时,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与去年的医患关系舆情相比,2013年,医护人员群体自我保护的呐喊更为强烈,但网络对医护群体依然是骂声居上。这带来的是医护人员群体继续为医疗体制“承伤”,他们和大众患者的诉求愈加“错身而过”,医患之间更加缺乏共识。

    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一件触碰公众敏感神经的事件,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巨大的舆论风暴。正如网友在网上曝光一张医生在手术室自拍的照片,即可引起社会的激烈讨论,大家依据图片内容,一边倒的讨伐当时医生,进而批评整个医疗行业。然后随着详细信息的意义不纰漏,原来医生只是为了纪念即将搬迁的手术室而拍照留念,事件又开始出现转折,人们开始批评媒体的片面报道,质疑政府部门处罚过度等。这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也凸显当前的社会治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府等公共部门,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治理逐渐成为今后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

二、手术室自拍事件始末

2.1事件缘起:

2014年12月20日上午8时27分,新浪微博网友@当唯美不再唯美(原博主已改名)发布了5张图片:医生在手术台上自拍,并摆出“V”手势。配文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术台上是你的父母亲戚,你还会这么做吗?”。网友 @当唯美不再唯美 称这组图片系从同学空间转载,发生在西安某医院。发布次图只是想让媒体知道,打击医院的不良风气。

20日18时,上述图片最先由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官方微博转发,并配文字称“本是严肃认真的手术,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们却摆起POSE自拍……网友微博爆料,这是西安某大医院的场景,而图片来自院长朋友圈……”。晚上9点49分,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又用2分钟时间在电视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从微博爆料到媒体点评,再到电视报道,短时间内,此事即引发网友热议并迅速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有媒体客户端单条评论量达到100万以上。

21日早上,“医生手术室自拍”一事在网上愈烧愈火。在媒体报道上,在各大门户网站聚焦位置的强力议程设置下,网络舆论对该医院及相关医生的批评呈铺天盖地之势。许多网友再次抛出医患矛盾激烈的话题,将矛头对准医生。一方面,网友认为医生缺乏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网友说医生缺少人文关怀,还有网友希望卫生部门能够严肃处理。

如,有网友质疑,“医德去哪儿了”,“这是对生命的轻视”,“怪不得家属要抽你们了,自找的”。还有网友质问:“请问职业素养在哪里?专业态度在哪里?手术台要求的无菌环境在哪里?忽略病人,无视病人,只有玩心好胜心炫耀心,没有良心,悲悯心!”

网友苏吉余认为:这个不应该啊,是先救人呢还是先秀口罩呢。而记者在西安街头的随机采访中,很多人也表达了不同看法。

西安市民王女士:我是觉得图片的真实性还是有待商榷,可能是某个医院做宣传,我觉得医生还是有一定职业道德的,所以这个图片噱头的成分更多一些吧。

陕西中医学院大二学生成同学:我觉得这种行为首先不正确,作为一个医生,职业道德就不规范,然后这也是对患者的不尊重。护士医生带口罩是基本的要求,哪怕不上手术台也得带口罩,不戴口罩的行为不正确。

2.2事件发酵:

21日12时13分,微博认证为“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的@白衣山猫 对此事发表评论,又扭转了舆论针对医生的局面。

@白衣山猫 分析,“手术全部完成,病人即将送回病房。一台高难度手术成功,病人安全,医生比病人家属还要开心。手术台边拍照合影以纪念本是好事……”随后,他再次解读称“图中露出了病人的身体,有不妥”。

“我希望媒体不要过度解读,不要割裂医患关系。”@白衣山猫的观点获得众多医生群体的支持。网友也称,医生也是人,完成一台高压力的手术,放松一下心情,也没什么!

@人民日报 也发表评论,“手术台上举止轻佻,甚至暴露患者隐私,这固然有损医德,但如果手术后自拍,媒体报道是不是夸大其词?面对医患矛盾,每个人都应该弥合矛盾,而不是加剧撕裂,胸怀悲悯,理性发言,别再借此消费医患关系!”

部分理性声音的“崛起”将舆论指责又转向媒体。网友们质疑媒体的不专业行为,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分歧。

    无论网友理解不理解,21日晚,西安市卫生局宣布处理了涉事医院及医生。通报称,该照片发生在民营二级甲等医院西安凤城医院,拍摄于今年8月15日,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在完成手术后,医务人员拍照留念。根据通报,涉事医院被处以多项行政处罚。西安市卫生局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对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在全市卫生系统予以通报批评。给予西安凤城医院扣4分的行政处罚。西安凤城医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给予常务院长闫某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免去分管副院长陈某的行政职务,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免去麻醉科主任张某、护士长田某行政职务,给予记大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所有参拍人员写出深刻检查,给予记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责成西安凤城医院就此事件向社会进行公开道歉,并进行全面整改,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注:累计扣分超过25分,医院将不能通过年度审验)

昨天出现舆情,第二天便严肃处理涉事人员,西安市卫生局的这一舆情处置不可谓不快。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能经受住舆论的考验,恐怕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据新浪网发起的投票调查显示,在“你怎么看待医生手术完成后自拍行为?”问题下有60.6%的网友投了“可以理解”,在“你觉得处罚合理吗?”问题下有60.9%的网友投了“不合理”。《新京报》评论也指出,医生手术台前自拍的真相并不是几张照片能够说得清楚的,基于预设立场下的事实判断与严肃处理,显然无助于缓解医患矛盾,也必然让理性宽容的舆论空间日渐逼仄。

2.3事件转折

22日上午,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场景。

    郑晓菊称,那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一位40多岁的农民工,打工时腿部严重受伤,骨折、皮肤缺损,其他医院都说要截肢。手术难度很高,从上午10点进行到下午5点30分,大家都没吃没喝,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

郑晓菊表示,当给患者打完石膏即将出手术室时,大家一同拍照留念。一个原因是手术成功,大家都很高兴;另一个原因是,第二天就要进入新手术室工作,对使用10年的老手术室作最后告别,同时病人对于他们在手术室拍照行为是知情并且同意的。

    自从照片被曝光后,郑晓菊说自己彻夜难眠,边看网友评论边流泪,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关注,在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反思的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多理解一些医生这个职业。

    郑晓菊的自白在网上再次引发热议,舆论开始呼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大多数网友表示应该理解医生,医生的确很辛苦。还有网友为医生喊冤,认为处罚太重。部分网友将矛盾指向媒体,指责媒体的碎片化报道。此外,还有媒体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出现这次舆论风暴,源在医生缺少职业情商。

    有媒体评论,要说媒体厉害,一点不假,一个标题就能将白说成黑、是说成非。不知是医疗行业太过专业,还是医生这个职业总是给媒体太多遐想空间,媒体总是喜欢把涉医新闻写成小说体,听到的、想到的、梦里梦到的一股脑得都往里装。

    @南都 点评,应该承认,这起由医护人员手术室拍照引发的争议,的确为抽象化的医患冲突再添了一把火。医生们看似轻佻的举动,激怒了一些已经从内心丧失对医护人员信任的人群。但反过来,公众舆论在报道或转发此类事件中,有必要回归技术性的分析。那些看似义愤填膺的抨击,如何与专业性的意见进行糅合,这也许是所有在社交媒体时代被大量信息轰炸的人群,所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22日《新京报》也发表评论称,围观“手术室自拍”,先别预设立场。孕妇羊水栓塞事件、最美女孩喂饭等,都在告诫我们,有图未必就有真相。当然,公众固然需要克制固有认知下的情绪,但回归问题的根源,重建医患信任才是治本之策。

三、手术室自拍事件中各方的角色和作用

    在整个手术室自拍事件中,新媒体、网民、政府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左右着事件的发展,并且对事件的最终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3.1新媒体方面

    微博网友“当唯美不再唯美”发布了一组手术室的自拍照,起初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随后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官方微博转发并评论该消息,开始引起公众的争议,自此也拉开了本次网络舆情的序幕。

    据悉,凤城医院的微信公号“西安凤城医院”曾在今年8月16日推送了一条消息,内容中带有五张手术室自拍照中的一张。这条叫做“值得永远记忆的一台手术”的消息称:“感谢您的陪伴!九年来,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成长,共同见证了凤城医院及手足显微外科的发展,明天我们将启用新手术室。今天,我们用一台高质量的手术为老手术室谢幕!向日夜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手术室同胞们致敬!”随后署名为“手足显微外科”的发布者介绍了最后一台手术的病例,并展示了几张患处及修复后照片。

    凤城医院官方微信平台推送频率较高,12月截至23日已发布了16条消息,它的功能介绍写道:“提供一个为医院宣传推广及患者咨询的通道”。同时,该医院医务处主任段治国和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都表示,不清楚该平台有对外推送功能,以为只是医院内部交流平台。凤城医院称照片原本是作为内部资料保留,无意外泄,对于所有照片的外流过程,院方此前表示尚未调查清楚。

    “事发后市公安局、省公安厅都介入了调查。之前就有传言,说可能是我们对面的那家长安医院的人做的,今天我们得到了确认。”段治国说,“已经查清楚了,是这家医院的一名护士发布的,她和我们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是同学,那天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得到了那几张照片。”

    西安市长安医院就位于凤城医院南侧,相隔一条凤城三路,相距不过百米。公开资料显示,该院系一所中外合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床位1000余张,现有员工1300余名。段治国表示,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发布照片并配以批评言论,很可能是出于两家民营医院的竞争关系。

    根据以上事实,微博的发布者的动机是值得怀疑,同时作为新媒体代表的微博在该事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作为权威媒体的陕西电视台,仅仅根据微博信息就进行转发和评论,并没有进行信息的核实和查证,也没有对该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最终将片面的和情绪化的信息呈现给大众,间接造成了医患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微博是一个基于 “关注”机制建立起的社交网络平台,依靠名人吸引用户注册是几大微博网站一直倚重的重要策略,这也造就了不少姚晨这样的“微博女王”, 粉丝动辄以百万甚至千万计数,这些粉丝不只阅读微博并且乐于转发, 使知名博主的观点以病毒裂变的速度迅速遍及整个网络, 形成舆论热点。而这种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因此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 微博在议程设置上的优势开始显现,并且削弱了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M.E.麦克姆斯和D.L.肖阐述,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话题的反复报道,会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进而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议题。需要指出的是,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需要作为整体的大众传媒集团在较长的时间跨度里的一系列报道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所以说以往我们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感知,主要是大众传媒作为把关人作出的集体选择。

    不过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环节, “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虚假片面信息和谣言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突发事件中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敏感状态, 缺乏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3·11” 日本地震后的“抢盐风潮”就反映了微博对虚假信息的快速扩散和民众心理的脆弱和恐慌。此时,新闻媒体应该发挥其优势, 尽早识别谣言,及时报道真相,既尽到媒体的社会责任,又提高自身的 权威性。

    微博利用其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使事件得到广泛讨论, 而这种论述通常会局限于一个范围,要想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背后根源的追踪以至对现实产生作用,还需要其他媒体的介入, 尤其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在加强对微博热点话题关注的同时,要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力求以客观、权威和深度立足。 

    3.2网民方面

    当网上出现手术室自拍照片后,随着网民的持续关注,事件不断地发酵升温,最终成为了短时间内的舆情事件,这也印证了广大网民所持有的观点“围观也是一种力量”。“围观”之所以也是一种力量,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围观能够产生见证的力量。当下中国,“看见”的渴望常常让惯于在隐秘中行龌龊之事的人公之于众,在“互联”世界中引发气势恢宏的“围观”,形成强大的见证力量。二是“围观”能够产生舆论甚或线下行动力量。从名烟名表局长周久耕到“微笑”“表哥”杨达才,从重庆雷书记的“淫乱照”到不断涌现的各色“门”等,从“雷人雷语”到身体艺术……网民在互文中关注,在“围观”中分享,在分享中表达着一种意见或态度,甚或在意见或者态度的支配下直接采取线上或者线下行动,显现出“围观”的力量。而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互动,更易将网络“围观”直接转化为媒介监督,承担起瞭望社会的媒介职责。

    在事件初期,广大网民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碎片化的信息对涉事医生和医院进行了猛烈抨击。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水平,使用情绪化的语言来发表看法和观点,没有专业知识的解读,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事态的恶化。同时该事件在网络媒体和传统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持续发酵,成为全民议论的热点事件,这也引起了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且迅速展开调查工作。随后网民中的医生群体开始发声,以自己的专业视角来解读照片,舆论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对医生的行为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网上也不再是一片暴戾之气。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晚上,政府有关部门就做出了相应的处罚,然而网民也对处罚的方式和力度提出质疑,认为处罚不合理,希望能再给涉事医生一些机会,不能一棒子打死,伤害整个医疗行业,凉了医生们的心。
  网络“围观”依靠网络“话语”释放和聚合的力量,重新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化权力关系。它一方面释放了权力宰制下被抑制、被忽略的民间话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压力和矛盾的减压阀;另一方面也在或直接或曲线地表达着一种社会意见和态度,甚或通过线上线下行动而对宏观社会政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政府机关应该重视网络“围观”产生的力量,鼓励并发挥“围观”力量产生的正能量,未雨绸缪地遏制或疏导“围观”力量的负效应,努力构建起正面、积极、和谐的社会舆论空间。

    3.3政府方面

    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民众的生活空间也逐步扩展到网络世界,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对网络公共空间负有管理之责任。另一方面,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它也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网民或媒体通过互联网,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以及对某一社会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也可以说,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公共事务和热点、难点问题在互联网上的集中反映。

    伴随着网上越来越热的手术室自拍事件,作为监督主管部门的西安市卫生局立即予以关注并着手展开调查,并且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晚上就发布了关于事件的相关处理决定。出现公共话题事件后,政府部门积极回应值得鼓励,但在短时间内“从快从重处罚”,并非一种理智选择。草率地对涉事单位和人员进行责罚,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捂盖子”,非但不能迅速“灭火”,反倒可能使舆论反弹。正如处罚决定公布之后网上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涉事医生成为当地卫生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姿态下,平息舆论的牺牲品。“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发生在一家民营医院,而非公办医院,作为民营医院自身享有很大的自主权,民营医院的副院长等管理人员的任免都由医院自己决定,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卫生局对涉事的民营医院的副院长给予免职处理,是否干涉了医院的行医自主权?另一方面,就算玩自拍的医生存在违规地方,卫生局应当对他们进行处罚,但是对涉事医生给予免职以及扣发奖金、工资的处罚,如此处罚的法律依据又从何而来?毕竟我国从来没有一部法律授权行政部门可以对企业和单位职工给予扣发工资、奖金。

    实际上,政府在整个网络事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当网络出现重大舆情时,相关部门缺乏敏感度和判断力。为了平息舆论压力旋即做出“从快从重”的处罚决定,然后当网民了解事件的全貌后,开始对政府的处罚决定提出质疑和批评,在医患矛盾高度紧张的大背景下,因为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或某些细节处置不当,很容易导致误解和误伤。

四、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管理

新媒体舆论的空前活跃,不仅影响着虚拟社会,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搭建了便捷通畅的平台和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沟通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利于政府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下的政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权力运行置于“无处不在的眼睛”的监督之下,“以权利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有利于群众畅所欲言,渲泄情绪,抒解怨气,及时反映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社会压力,发挥“排气阀”和“预警器”作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政府吸纳自下而上的推力,弥补现行公共管理体制的不足,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形成推动改革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政府发挥政治动员作用,宣传大政方针,推行政令,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能。

另一方面,新媒体引发的舆论的空前活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层出不穷,非理性和情绪性舆论的弥漫,各种虚假信息、网络暴力、攻击漫骂、谣言充塞网络,政府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和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使普通民众也成为公共治理的重要角色,社会公共治理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门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