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学网  今天是日期加载中...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 机构设置
    • 古农学研究室
    • 林业史研究室
    •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室
    • 珍本特藏古籍库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者团队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中心学术委员会
  • 学术研究
    • 研究方向
    • 项目课题
    • 学术论文
    • 农史研究动态
    • 农史资料
    • 农业遗产
  • 专家论坛
  • 人才培养
    • 研究群体
  • 学术动态
  • 服务社会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古农学网» 中心动态

我所教授参加“比较视角下经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八届年会”

发布时间:2021-10-19  作者:陈琳

10月16-17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比较视角下经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线召开,我所杨乙丹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从抵斗还官到量取息米: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利息策略的演变与道义困局”的专题报告,并与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一起主持了第四分会场的学术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杨乙丹教授解读了中国古代应急性救灾政策分野及其内在逻辑,考证了古代国营商业性信贷和政策性信贷的分离,认为被救助者的贫困社会属性和救荒的道义正当性,内在地要求采取“秋成抵斗还官”措施,不收取放贷利息。但救荒资源的经常性短缺、备荒仓储难以持续运转和日常化赈灾造成的财政压力,倒逼着“量取息米”政策的出台。而收取利息又违背了赈贷不能取息盈利的道义要求,历史时期的赈贷政策就在“抵斗还官”和“量取息米”的纠结中艰难维系着。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成员,杨乙丹教授成功当选为理事。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