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学网  今天是日期加载中...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 机构设置
    • 古农学研究室
    • 林业史研究室
    •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室
    • 珍本特藏古籍库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者团队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中心学术委员会
  • 学术研究
    • 研究方向
    • 项目课题
    • 学术论文
    • 农史研究动态
    • 农史资料
    • 农业遗产
  • 专家论坛
  • 人才培养
    • 研究群体
  • 学术动态
  • 服务社会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古农学网» 中心动态

农史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在《历史研究》发表

发布时间:2018-03-13  作者:张军驰

  农史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北方地区的家马引入与本土化历程》在国内历史学权威期刊《历史研究》2017年第6期刊发。2014级博士研究生赵越云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樊志民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成果为农史研究团队在研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农业文明通史”(项目编号:13JZD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家马在中国的起源和殷周之际的社会文化变革是当前历史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焦点、热点与难点问题。文章以家马问题的探讨为切入点,审视殷周之际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通过广泛搜集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的材料,进行详细论证。文章发现,中国家马的起源以域外引入为先导,之后出现域外引入与本土驯化相互交织的现象,同时针对学界“马车西来说”论证了中国马车的本土起源。重点分析了晚商以来,家马在不同地理区间的本土化历程:在中原地区,家马成为拉车的役畜,拓展了旱作农业的内涵,促进了农耕民族的发展;在北方地带,家马成为骑乘的对象,为游牧业和游牧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两种不同的家马本土化路径,都经历了“风土适应”、“技术改造”和“文化接纳”三个环节,这一路径总结在域外农业因素引入甚至文化传播领域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以不同的家马本土化路径为基础,晚商西周春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逐渐裂变为两个经济结构、文化内涵皆有所不同的区域。农牧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造成中国晚商西周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初动因之一。  

  《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最早的一本综合性史学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历史学门类及相关学科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被誉为代表我国历史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