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学网  今天是日期加载中...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 机构设置
    • 古农学研究室
    • 林业史研究室
    •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室
    • 珍本特藏古籍库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者团队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中心学术委员会
  • 学术研究
    • 研究方向
    • 项目课题
    • 学术论文
    • 农史研究动态
    • 农史资料
    • 农业遗产
  • 专家论坛
  • 人才培养
    • 研究群体
  • 学术动态
  • 服务社会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古农学网» 学术研究» 农史研究动态

建新教授《明清广东的农业与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出版

发布时间:2013-03-18  作者:代永峡

作者:吴建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由华南农业大学吴建新教授撰著的《明清广东的农业与环境--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系“广州史志丛书”系列之一。全书分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耕地;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及其限度;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动植物资源的演变;明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变迁的技术应对——以三种类型的农业工程与水患关系为例等内容。
                    

目录
 
       彭世奖序      绪论

上篇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发展
第一章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耕地
第一节 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垦荒与耕地
第二节 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垦荒与耕地
第二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水利工程建设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的堤围建设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的堤围工程技术
第三章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上)
第一节 经济作物的发展
第二节 作物的栽培制度
第三节 栽培林及其主要树种
第四章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下)
第一节 畜牧业的发展
第二节 副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水产养殖业和捕捞渔业的发展
第五章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粮食生产问题
第一节 粮食亩产量
第二节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原因
第三节 番薯、玉米的传入对珠江三角洲粮食结构的影响
第六章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及其限度
第一节 “市场依赖型”农家经济的特征
第二节 “市场依赖型”农家经济的类型
第三节 “市场依赖型”:以农致富的农家经济
第四节 农家经济的其他类型与商业化农业的局限

中篇 明清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迁
第七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动植物资源的演变
第一节 植被资源的演变
第二节 动物资源的演变——以华南虎的变迁为中心
第八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水土流失与江河水文的变迁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的水文变迁与水利形势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城镇水环境的变迁
第四节 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
第九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以水旱灾害为中心的农业灾害体系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的水灾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的旱灾
第三节 以水旱灾害为主体的农业灾害体系
第十章 珠江三角洲平原经济发展对山地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缺粮对山地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金属铸锻业对山地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陶瓷和砖瓦业、石制品需求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从珠江三角洲木材土产的流通网络看各地山区环境变化

下篇 自然与人的互动:应对生态环境变迁的社会行为
第十一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变迁的技术应对——以三种类型的农业工程与水患的关系为例
第一节 围垦工程与水患的关系
第二节 水利工程与水患的关系
第三节 基塘工程与水患的关系
第四节 农业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上泥
第五节 三种农业工程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十二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变迁与民俗应对
第一节 灾害与民间信仰
第二节 风水外衣下的生态环境观
第十三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环境变迁中的制度和法律
第一节 乡村管理规约与农业管理规约的类别
第二节 环境保护的俗例与国家法律援助——以蚝壳的挖掘为例
第十四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环境保护与宗族、社区重构
第一节 宗族与水利系统
第二节 闸窦的社会史
第十五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环境变迁中的国家权力延伸
第一节 明清政府的水利政策与对基层水利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清代垦殖政策的两难选择——以沙田的放垦与禁垦为例
第十六章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救荒思想与救荒体系
第一节 明清广东士绅的救荒思想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明清广东社仓、义仓的比较
第三节 明清广东地方政府救荒能力的比较

结束语
后记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