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学网  今天是日期加载中...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 机构设置
    • 古农学研究室
    • 林业史研究室
    •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室
    • 珍本特藏古籍库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者团队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中心学术委员会
  • 学术研究
    • 研究方向
    • 项目课题
    • 学术论文
    • 农史研究动态
    • 农史资料
    • 农业遗产
  • 专家论坛
  • 人才培养
    • 研究群体
  • 学术动态
  • 服务社会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古农学网» 学术动态

中心师生参加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11-27  作者:关力维

11月23-25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媒体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杨乙丹教授、赵越云博士等一行5人应邀参会。

 

主旨汇报环节,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农业农村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幸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国文分别就“乡村振兴中农业文化遗产的作用”、“用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振兴的成色和质量”、“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点”等主题进行了精彩汇报。

在分组讨论环节,杨乙丹教授主持了“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分论坛,并做了“汉代官方农业放贷:发展趋势、运行结构与制度审视”的主题汇报。赵越云博士做了“传统与现代:一个普米族村落生计模式的百年变迁史”的主题汇报。此外,中心研究生陈祥和关力维分别做了“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研究:以陕南汉阴凤堰古梯田为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河北梆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的报告。

此次会议的召开,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农耕文化研究和推进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会议期间,中心师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史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对于传统农业遗产研究以及乡村文明振兴面临的诸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拓展了农史研究的视野。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